Trends in Ecology & Evolution:中国自然保护地管理进展

2020-06-16

2019年7月,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徐卫华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完成的论文《Transforming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in China》发表于国际生态学领域顶级期刊《Trends in Ecology & Evolution》。该研究在综述我国自然保护地发展历程、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,分析了机构改革对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带来的机遇,提出了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议。

我国的自然保护地建设成效显著,但也存在重叠设置、多头管理、边界不清、权责不明、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,影响自然保护地整体成效的发挥。

文章认为,多部门的破碎化管理是自然保护地现有问题的根源之一。目前我国政府从上而下推动的机构改革为解决这些问题,构建科学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提供了机遇。研究建议以机构改革为契机,近期内优先解决如下问题。第一,重新构建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,建议在国家最新提出的国家公园、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的基础上,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,以便与生态保护红线相协调;第二,综合考虑珍稀濒危物种、自然生态系统、自然景观和自然遗迹,编制统一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;第三,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。

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的数量与面积变化:(a) 2017 年八类主要自然保护地数量;(b) 2017 年八类主要自然保护地面积;(c)自然保护区的数量与面积的变化状况;(d)森林公园的数量与面积的变化状况;(d)地质公园的数量与面积变化状况。(自然保护区, NR; 风景名胜区, SS;森林公园, FP; 地质公园, GP; 湿地公园, WP;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,  NPAFGR; 海洋公园, OP; 沙漠公园, DP).

中科院 A 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“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”为该成果的第一标注项目。

论文信息:Xu, W, Pimm, SL, Du, A, et al. Transforming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in China. Trends in Ecology & Evolution. 2019; 34(9): 762-766.


附件: